场外配资向下量 4 横指(约 3 寸)
你是否经常手脚冰凉、稍一吹风就感冒?是否总觉得精神萎靡、面色暗沉?在中医看来,这些症状往往与阳气不足、气血不畅有关。
艾灸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医瑰宝,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激发身体自愈力,从根本上改善体质。尤其对于阳气不足、身体偏弱、怕冷、手脚发凉、免疫力差、容易感冒、精神萎靡、面色晦暗的人,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、条畅经络、强身健体、益寿延年的作用。今天就为大家揭秘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,学会这几招,让你阳气充盈、少生病痛!
图片
第一要穴:足三里——脾胃强健的“长寿穴”
中医常说:"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。" 足三里就像人体的 "营养加工厂",通过健脾胃、促吸收,为免疫力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。它不仅能调理胃胀、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,对心慌、失眠等也有改善作用,堪称 "万能保健穴"。
取穴技巧:坐位屈膝,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(外膝眼 / 犊鼻),向下量 4 横指(约 3 寸)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。
艾灸方法: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,每次 30 分钟,至皮肤微红。建议每天 1 次,连灸 3 天后停 1 天。灸完喝一杯姜枣茶(生姜 3 片 + 大枣 5 枚煮水),既能巩固疗效,又能防止上火。
图片
图片
第二要穴:身柱——身体的顶梁柱,守护呼吸系统
身柱穴位于后背部两肩胛骨中间,如同房屋的顶梁柱,支撑着全身阳气。它归属督脉,又与肺脏紧密相连,既能宣肺止咳、清热平喘,又能补益阳气、益智健脑,尤其适合反复感冒、咳嗽的人群。
取穴方法:正坐低头,从后正中线找到第 3 胸椎棘突(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往下数 3 节),其下凹陷处即是。
艾灸要点:艾条距离皮肤 3-4 厘米,灸 10-15 分钟至局部温热。初期可隔日 1 次,1 周后改为每周 1-2 次,体质虚寒者可适当延长时间。
图片
图片
第三要穴:关元——锁住元气的“生命之门”
"关元",顾名思义是封存元气的关卡。它是肾经、脾经、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,既能补肾填精、健脾益气,又能调节生殖功能,堪称 "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" 的要穴。现代研究发现,艾灸关元可提升白细胞数量,增强免疫细胞活性。
精准定位:在腹部正中线上,肚脐向下量 3 寸(约 4 横指)处。
保健建议:每周艾灸 2-3 次,每次 20 分钟。阳虚怕冷者可配合隔姜灸,孕妇需避开此穴。
图片
图片
第四要穴:气海——人体的“气源站”,补气首选
气海与关元位置相近,但更侧重 "理气"。中医认为,气海是人体之气的汇聚地,能调理气喘、腹胀、小腹冷痛等 "气病",对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。
位置区分:气海在关元上方,肚脐下 2 横指(约 2 寸)的腹中线上。
注意事项:阳盛体质者需搭配足三里泻火;艾灸后若皮肤发泡,需暂停并避免服用凉药;孕妇禁灸。
图片
图片
第五要穴:内关——心胸疾病的 "急救穴",解郁又安神
"心胸内关求"—— 这句话道尽了内关穴的妙用。它不仅能缓解胸闷、心痛、胃痛,还能调节情绪,改善焦虑、抑郁。晕车恶心时按揉内关,也能快速减轻症状,堪称随身携带的 "急救药"。
取穴窍门:伸臂仰掌,从腕横纹向上量 3 横指,在两条明显的肌腱(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)之间的凹陷处,按压有酸胀感即是。
操作方法:可艾灸或按揉,每次 10-15 分钟。冠心病患者发作时,紧急掐按内关可争取抢救时间。
图片
图片
第六要穴:大椎——退热抗寒的 "万能穴",阳气汇聚之地
大椎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会穴,被称为 "阳脉之海",既能解表退热、治疗感冒发热,又能祛风除湿、缓解颈椎病。临床常用于鼻炎、咳嗽、痤疮等多种疾病,是提升全身免疫力的关键穴位。
快速定位:低头时,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(第 7 颈椎)下方的凹陷处即是。
灵活应用:感冒初起:艾灸 20 分钟或拔罐 15 分钟高热不退:点刺放血后拔罐虚寒体质:隔姜灸,每周 3 次图片
图片
第七要穴:天枢——肠道健康的 "调节器",肺肠同调
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 2 寸,是调理肠胃的要穴,能缓解便秘、腹泻、腹胀,还能通过 "肺与大肠相表里" 的理论,间接改善咳嗽、痰多等肺部问题。搭配肺俞穴使用,对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更佳。
取穴简单:肚脐左右两侧旁开约 3 指宽(2 寸)处即是。
艾灸建议:每天 1 次,每次 15-20 分钟,胃肠功能较弱者可配合顺时针按揉腹部。
图片
图片
第八要穴:肺俞——肺部的 "保健医生",止咳平喘必灸
肺俞穴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,直接作用于肺脏,对咳嗽、哮喘、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。日常艾灸肺俞,能增强肺部抵抗力,减少雾霾、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。
定位方法:正坐低头,从大椎往下数 3 个椎体(第 3 胸椎),棘突下缘旁开 2 横指(1.5 寸),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。
搭配方案:咳嗽痰多:肺俞 + 天枢气短乏力:肺俞 + 关元过敏性鼻炎:肺俞 + 大椎艾灸黄金法则:这样做效果翻倍时间选择
:上午 9-11 点(脾经当令)或下午 3-5 点(膀胱经当令)最佳,避免晚上 9 点后艾灸温度控制
:距离皮肤 2-4 厘米,以温热不灼痛为宜,老人儿童可适当缩短时间疗程安排
:初期连续灸 3-5 天,之后每周 2-3 次,长期坚持效果更佳禁忌人群
:孕妇、高热患者、皮肤破溃处禁止艾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佛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市如何加杠杆合计收入19.5亿美元
- 下一篇:没有了